2019年12月19日,“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培训交流”会议在北京国谊宾馆北楼二层谊和厅正式举行。本次培训交流会议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级活动组织单位领队、各级活动组织部门有关人员、相关学科教师和活动指导教师、以及部分学科相关专家等近600名代表参与。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相关工作部署、活动指南解读、教学指导,以及活动实施的经验交流。本次会议的启动意味着“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以下简称:电脑制作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会议指出,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将秉承实践、探索与创新的主题,以与时俱进的活动为平台;以形式多样的活动项目为载体;以分享、展示、交流为手段;以全方位助力学生信息素养提升为目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另外,此次电脑制作活动新增了人工智能项目与程序设计项目。且根据教育部对评审评比评估和竞赛的管理要求,不再举办全国性评比和竞赛,活动以交流展示的形式开展;旨在通过充分的互动分享,促进各地师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丰富的现场实践,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给予优质的展示平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协作意识,全方位助力师生的信息素养提升,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
大会将从19日持续进行到20日上午。分别就电脑制作活动中的数字创作项目、程序设计项目、创客项目、人工智能项目以及机器人项目的具体设置和有关要求进行指南解读和教学指导。
培训会议日程安排
数字创作项目指南解读与实践指导
关于数字创作的项目设置及有关要求,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潘克明,发表了题为“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指导中小学生的数字作品创作”的解说演讲。他表示,中小学生数字作品创作指导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特点指导创作
潘主任借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中,关于“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提到的内容:人工智能为支持教师履行教育和教学职责提供了机会,我们应认识到人工智能在支持学习和学习评价潜能方面的发展趋势,评估并调整课程,以促进人工智能与学习方式变革的深度融合。他指出数字创作项目要秉承实践探索与创新的主题,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设计、创作、展示信息技术作品,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实践、探究、创新(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本届活动数字创作项目设置
注:表格中打“”代表该组别设置对应项目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数字创作项目内容中取消了“网页设计”项目部分,另外计算机程序设计项目单列作为活动一个赛项,不再并入数字创作项目中。
三.数字创作项目应把握的五个特性
教育性,主体性,创新性,技术性,艺术性。(这里分享老师重点突出讲解了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三个特性)
教育性:作品主题要倡导教育性,主题要积极、健康、鲜明、传递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科学、爱学习、爱劳动、团结友爱、关心他人的正能量、促进中小学生良好品德发展,以及团结友爱建立和方法的形成。
技术性:把握不同类型作品的创作要求,熟练运用不同创作工具创作作品,严格按照报送要求报送作品。
艺术性:作品主题形象设计、 作品内容结构设计、作品多种元素运用等都要具有艺术性。
在指导、评价中小学生的电脑制作活动和成果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突出教育性、主体性和创新性(这里只讲教育性),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学习与认知工具,指导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实践和探究,使学生能够通过电脑作品的创作,提高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使教师的信息技能和素养得到新的提升。
四.指导学生提高数字艺术作品的艺术水平
把握数字艺术项目的技术特点,指导学生提高电脑作品的艺术水平。
其中电脑绘画:必须具备一般绘画的共同特点:利用形象,构图和色彩诠释思想和感受;
电脑动画:初中、高中、中专和职高设置,选用制作软件和表现技巧恰当 ,能运用图形、色彩、空间、动作、音效等视、听觉元素表达内容和思想,要具有一定故事情节。
微视频:作者应参与编剧、导演、拍摄、演出等环节的主创工作,并完成后期剪辑工作。作品的主题与制作应符合指南要求,且作品应能够以优美的音视频及动画语言吸引人,以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感染人。使动画和微视频的教育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需自带笔记本电脑,作品制作软件、耳机等其他外界设备。参与微视频的学生另需自带手机、小型DV等简易设备。
程序设计项目指南解读与实践指导
程序设计项目是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新增的项目,关于本项目的实践指导,由河南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阮晓龙进行了主题为“对程序设计项目的认识”的演讲,他表示程序设计项目可以从以下四个关键词来认识:
关键词一:创新
什么是创新?
1.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2.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 ,3.用老方法解决老问题(做的更好,更有特色和想法)4.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关键词二:技术
1.恰当选择技术路线
根据作品的形态选择技术路线:
移动应用App
选择合适的组件和类库
2.合理使用新技术
慎重对待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根据功能需求慎重选用作为补充
选用互联网服务接口时,应考虑周全,认证等因素
选用云计算平台提供服务时,应考虑访问性能,业务稳定性
尽量不要被硬件所束缚
3.考量技术实现成本
软件结构不要过于复杂和庞大
功能数量不要过多,功能层级不要过深
4.重视技术成熟度
功能要完整,运行要稳定
从技术层面上解决应用痛点
关键词三:规范
具体要求:
1.作品定义
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作品设计的理念、作品的名称(中英文及缩写)、作品的创新点。
选题很重要!
2.功能规划
明确核心功能
围绕核心功能进行功能规划
功能之间的逻辑结构要清晰明确
核心功能要做流程设计
3.原型与UI设计
对UI进行统一设计:风格、色彩、结构...
按照功能层次圈,逐个功能进行原型设计,明确功能的具体内容和交互方式
程序设计作品的原型设计和UI设计可以合并起来做
原型与UI设计过程也是对软件功能进行验证的过程,避免功能偏离目标
4.编码
编码是程序设计的关键阶段
合理的技术路线+合适的开发语言+易用的IDE
建议:1.轻量级的语言,教学中熟悉的语言
2.成熟度高的语言,商业程度高的语言
3.降低学习成本 ,提高开发效率
如果条件允许:
1.放弃VB6.0等需要WindowsXP支持的语言
2.尝试最新版本的语言与IDE,一定比老版本更易用
3.选择确定成熟的模块插件
4.即便是易语言也能够开发好作品
5.测试
测试是软件开发的重要环节,是作品质量保证的关键
充分做好功能测试、稳定性测试、兼容性测试
请尽量多的同学和老师进行测试
在尽量不同类型的系统平台和设备上测试
测试目的是解决问题
测试发现的问题要逐个记录,逐个解决
问题解决后要回归测试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作品要反复测试修改打磨
6.发行
发行是确保作品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
发行是四件事:
(1) 实现软件安装、部署和卸载
(2) 整理完善软件开发文档
(3) 提供软件使用的帮助文档
(4)提供软件初始账号信息
针对交流活动还需要做好:
按电脑制作活动的要求提供材料
尽量录制操作演示视频
字斟句酌填报作品表
关键词四:趣味
趣味!=游戏
这里一定要理解的是:趣味并不完全等于游戏。